类别:A类 签发人:姚 涌
王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建议》(第284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基层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是打通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筑牢事故灾害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第一道关口的重要举措。按照陕西省和西安市统一安排部署,市应急管理局扎实推进全市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针对您提出的有关提案,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是基层机构建立全部到位。我市把镇街(园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作为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实。截至目前,全市193个镇街(园区)全部成立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编配专兼职工作人员1265名(专职人员641人、兼职人员624人,每个镇街平均(园区)7人左右,各类办公设施设备均配备到位。
二是各项制度机制建立健全。为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机构高效运转和基层应急救援能力有效生成,我市及时印发文件、制定规范,从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等方面对建设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内容进行了细化安排,明确了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队伍等3项组织机构图,制定了基层应急处置、应急指挥等2项工作流程,细化了镇街(园区)应急管理领导小组、镇街(园区)应急管理办公室、镇街(园区)和社区(村)应急救援力量和网格员队伍等5类工作职责,制定了值班值守、预警信息、应急物资、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预案管理、指挥救援、突发事件处置和各级应急救援队伍管理等9方面工作制度,为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基层救援队伍全部建成。全市各基层单位通过印发文件、建立人员台账和加强教育培训等方式,各镇街(园区)和社区(村)应急救援队伍全部组建到位。截至目前,全市193个镇街组建应急救援队伍193支共计8362人,3147个社区(村)组建应急救援力量3147支共计57349人(其中,应急网格员16258名),全市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共计3329支、65184人。
四是应急预案编制基本完成。全市各基层单位按照“1+13+X+Y”的方式,针对辖区特点制定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并及时开展预案演练。截至目前,各镇街共编制各项应急预案1855个,平均每个镇街(园区)9个。
五是应急物资储备明显加强。全市各基层单位在充分整合现有物资和加强补充储备的基础上,积极与驻地相关企业建立社会化供保机制,有效提升基层应急物资保障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各镇街(园区)和社区(村)共储备应急物资119.23万余件;193个镇街(园区)和3125个社区(村)与相关企业签订了应急物资社会储备协议,社会化供保机制建成率分别为100%和89.6%。
六是深入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利用“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时机,依托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各项宣教活动。去年,全市开展各类活动1500余次,直接参与群众达300余万人次,制作宣传片2个、动画1套,开展了2期电视访谈、4期应急栏目连线、1期广播直播。举办线下线上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全市参与答题5千余家企业8.2万余人;与西安电视台合作推出《应急说法》栏目,每两周播放一期;与三大运营商建立预警发布机制,每年推送我局相关信息10余批次1.5亿余条。利用公众号、视频号、微博、抖音、小程序发布宣传教育内容3000余条,总阅读量超300万次;建成陕西省首个综合性防灾减灾科普教育体验馆(西安市综合减灾科普馆),为基层应急管理宣传教育提供重要阵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编制供需存在不足。2022年各区县(开发区)均以编办或组织人事部名义发文,设置了镇街(园区)应急管理机构,但受机构编制限制,目前,各镇街在人员编制方面均未增加,主要做法是在现有编制基础上,抽调其他岗位人员采取混编、兼职方式履行基本工作职能。从一年来的运行看,还存在管理机构未法定设置、人员编制及身份不明确的现象,造成人员思想不稳定,日常工作因身兼数职、业务繁忙,还存在具体工作职能落实不扎实、不认真、不细致等问题,对持续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制约影响均较大。
(二)财政保障渠道不畅。目前,绝大部分区县(开发区)未明确镇街应急管理财政供养渠道,镇街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因缺少专项资金保障,致使应开展的隐患排查无法组织、应开展的宣传培训未能完全落地,需储备的应急物资未能及时补充轮换。镇街缺少关键、核心应急装备器材,面对应急突发事件手中无粮、第一时间应对处置的能力严重不足。
(三)运行机制存在短板。虽然省市就镇街(园区)预案编修已下文进行规范,但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仍有部分镇街(园区)预案种类不全、数量单一,已编制的预案未经检验、脱离实际,还存在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等花拳绣腿问题。同时,各镇街(园区)围绕隐患排查、消防安全、风险识别、监测预警等相关工作联动机制尚未建立,涉及的街道、派出所、消防、住建、物业等相关单位还存在“单打独斗”的情况,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全要素、全过程协同联动“齐抓共管”、“共建共享”工作格局尚未建立。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进一步细化明确队伍组织管理,加强实操技能培训,确保规范化、实战化建设要求落到实处;抓好大培训,采取多种形式,通过扎实开展分级分类全员培训,确保汛前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全员全要素培训到位;同时抓好大练兵,针对不同阶段特点,深入开展大演练、大练兵,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确保各类人员遇有紧急险情能精准高效开展先期处置工作。
(二)强化基层保障水平。加大与编制部门对接力度,优化镇街机构设置,把镇街应急管理办公室和消防所作为专职机构单独设置,加大基层人员编制倾斜力度,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和消防专职机构工作“专岗专人、专人专事”;督促各区县(开发区)尽快确立镇街应急管理机构财政供养渠道,确保基层应急管理各项工作高效开展;积极协调省应急管理厅争取专项国债支持,加快推进基层应急保障能力提升项目实施,加大对镇街(园区)应急救援装备的配备力度,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救援保障水平。
(三)强化科技信息支撑。加快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部署,通过构建信息调查、风险排查、预警发布、辅助决策、综合服务、成效评估六大功能模块,自上而下打通省、市、区县(开发区)、镇街和社区五级应急管理工作体系,为基层应急力量履行安全管理职责、遂行应急处置任务强化信息支撑。
(四)加强应急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安全应急知识宣传力度,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宣传周、消防宣传月等活动,全面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应急文化,抓好全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大力推广“应急救援胶囊”、“应急便民服务站”等定点设施建设以及“AED急救设备”等先进救援装备配置,通过与社会力量共建共治,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水平。
西安市应急管理局
2024年5月27日
(联系人及电话:马宁波 8651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