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输血式”帮扶迈向“造血式”协作 美丽庭院 有看头更有赚头

“洋芋包子、韭菜包子、胡萝卜包子、糖包子、牛肉包子……”11月26日,在化隆县甘都镇东五村的一家农家小院里,撒拉族小伙韩乙麻将刚出锅的包子端进客人的房间。

放眼望去,这家小院收拾得干净整洁,院内几株曼陀罗娇艳绽放,酷似喇叭花形状的花朵吊满枝头。小院一角,一棵柿子树上零星地挂着几个硕大的柿子。“咱们青海还有柿子树?”望着树枝上红澄澄的柿子,前来聚餐的几名游客好奇地问。

东五村坐落在黄河北岸,对岸是循化县街子镇、积石镇,附近还有小有名气的阿河滩村,交通便捷、环境宜人,人员往来频繁。早些年,东五村不少头脑精明的村民,看准村里便利的自然条件,率先在自家小院开起农家乐。

“开农家乐收入不错,一年下来能挣个10万元左右。可是,都是小打小闹的,由于接待规模小,知名度小,久而久之,停的停、关的关,开了一段时间开不下去了。”东五村党支部书记韩永林说。

这些年,韩永林走南闯北开拉面馆,他深知单打独斗做不成大事。村里若要发展餐饮业,应该有几家规模较大的、像样的农家乐。韩永林说,东五村发展餐饮业优势比较明显,村里有这个想法,一部分返乡创业的村民也有意愿,却苦于没有资金,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咱们村虽然缺资金,但一定要把村庄环境搞好。古人说得好‘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韩永林看来,村里要集中发展餐饮业,村容村貌要新,客人来了心里也敞亮。

“初到东五村,看见民宅富有民族特色,家家庭院里外扫得干干净净,门口摆满了盆栽的鲜花,宛如一个美丽的花园。更让人心动的是,村里的妇女心灵手巧,个个都会做一桌地道的农家饭……”聊起东五村,化隆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房后忠满是赞美之词。

房后忠是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的一名挂职干部。在他之前,还有来自锡山区的干部到化隆县挂职。虽然他们到化隆县挂职的时间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为化隆的乡村振兴多作贡献、为化隆的老百姓多办实事!

化隆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高杰说,自2017年锡山化隆两地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帮扶关系以来,锡山区在资金支持、人才支援、消费帮扶、劳务协作等方面对化隆县给予帮助,而如何将帮扶资金用到刀刃上,他们也下了一番功夫。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并听取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决定在东五村发展“庭院经济”。

“发展‘庭院经济’主要考虑客源,而东五村周边有几个集镇,尤其是东五村所在的甘都镇就有四五万人。人口密集、交通便利,加上周边旅游景点多,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房后忠说,东五村的民族餐饮有特色,而且不少村民发展餐饮业的信心足。当时经过与东五村两委商量,决定扶持5户返乡创业的村民,每户补贴20万元,共扶持100万元,发展“庭院经济”。为激发从业者的创业积极性,规定每户每年向村集体上缴2万元的分红资金,增加村集体收入。同时,要求每户经营户要带动4名脱贫户就业。

得益于2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扶持,外地开拉面馆回来的村民韩云龙将庭院升级改造,目前一次性能接待15桌客人。韩云龙说,有了政府的协助资金,加上这两年开饭馆挣的钱,明年开春就可以开业了。

原本在村里开农家乐的韩乃拜,通过这笔扶持资金扩大庭院规模,比起以往接待能力更强了。韩乃拜说,没有扩大规模前只能零星地接待散客,现在有能力接待七八十人的旅行团了。

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这是锡山区开展东西部协作的一次新的尝试。为让“庭院经济”真正发挥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在扶持5名个体户的基础上,又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在村集体名下修建了10间集中式餐饮点以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房后忠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两者间形成互补关系,有散户的、也有集中的,形成立体式的发展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找到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截至目前,共获得扶持资金300万多元。

为让东五村广大老百姓从中获利,锡山区根据苏青两省的协作要求,在东五村开展“三结对”帮护活动,也就是东五村与锡山区的一个村、一个企业、一个社会组织3个不同类型的单位结对,通过各自不同的优势资源,在产业运作、人员交流、物资帮护等方面给予支持,让东五村由单一地做餐饮,逐步向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等“庭院经济+”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