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

“千方百计让困难群众住上安心房。” 近年来,我省全面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政策,2009年至2019年全省累计改造农村危房92.65万户,有效保障了一大批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群众住进安全房,托起了一个个贫困家庭的“安居梦”。

“四个清单”

让帮扶到户责任到人

“原来住的土房子,遇到下雨天,那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和现在的新房子实在没法比。”

1月16日,家住咸阳市泾阳县安吴镇四罗沟村的60岁老人邹生学正在新房里筹备着年货。

邹生学早年丧偶,无子,收养的女儿外嫁他乡后,他一直独居,生活十分窘迫,更没有能力盖新房。当地驻村干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通过政策帮扶把他透风漏雨的旧房子翻新,性格要强的邹生学起初还不乐意,想把名额让给其他人。

房子修好了,邹生学的心里暖和了,踏实了。他说:“有家了,做什么事都安心,向着小康日子往前奔,人勤快些不会饿着的。”

为进一步夯实各级各部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责任,我省通过组织开展“一补两送一议”活动,对2014年到2016年已实施危改12.7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户档案信息进行了补正完善,确保危房改造帮扶措施信息精准,精准监管2019年涉及危房改造计划脱贫户3.7万户。2019年以来,我省重点围绕“帮扶谁”“谁来扶”“怎么扶” “如何退”4个关键环节,全面梳理历年来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建立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帮扶对象、住房鉴定、危房改造、质量验收4个清单,强弱项、补短板、解难题,确保不漏一村、不漏一户。

为最贫困地区群众

住房兜底

“我以前住的地方,离河很近,上游还有一座水库,随时都有发大水的危险,很不安全。”1月17日,家住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西沟村的李增春带着记者来到他曾经的家。他指着河对岸那片垮塌的废墟,回忆起曾经窘迫的日子。

李增春原来的家被一场山洪泥石流冲毁,之后一直在一座废弃的烤烟炉里“蜗居”,多年没有一个像样的家。如今,他通过危改帮扶政策,住进了村中面向D级危房一人户、二人户而新建的危房改造集中安置房,一个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和李增春一样,同样住在西沟村的汪道云夫妇也在危改政策的帮扶下,开始了崭新的幸福生活。他们家曾经破旧的土坯房被鉴定为C级危房,按照政策进行了修缮加固。如今眼前看到的农家小院,美丽整洁,很难将它与当初的破败房屋联系在一起。2019年,汪道云夫妇还在修缮好的小院里办起了农家乐,每逢节假日他们都忙得不亦乐乎。

秦巴山区因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及闭塞的交通,存留着许多深度贫困地区,李增春所在的安康市汉滨区就是贫困人口超过10万人的深度贫困县区。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深度贫困地区危房改造工作,为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县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省扶贫、财政部门在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2019年我省支持深度贫困县区补助资金2.58亿元,深度贫困县四类重点对象中央和省上的补助标准在全省户均1.9万元基础上再提高2000元,达到户均2.1万元,进一步减轻深度贫困县区资金压力。截至目前,我省11个深度贫困县区累计实施危房改造3.59余万户,危房改造任务已全部实施完毕,危改对象住房安全已达标。

技术力量

为基层住房安全护航

“村里人都认可我的盖房手艺。”1月17日,西沟村村民王治利自豪地说。

2019年,我省组织对基层住建系统领导干部、具体工作人员、农村工匠等进行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和业务技能培训,将中央和我省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技术送到基层一线,同时要求只有培训合格的技术人员、农村工匠才能参与住房安全排查和危房改造。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16888人次,王治利就是培训中的受益者。

“有老师讲,还有师傅手把手教,这还能学不会吗?我现在通过农村危房改造的工匠培训课程获得了一门新的手艺,也获得了新的收入来源,日子过得蒸蒸日上。”王治利高兴地说。

除了实施覆盖全省住建系统危改工作人员的培训之外,我省还在全省科研院所择优选择120名技术人员,建立了省、市两级农村危房改造质量安全技术专家组,确保每个县区至少有1名市级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专家组深入一线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精准服务基层,切实提高一线的危房改造技术能力。我省还组织成立了建筑勘察设计施工企业技术帮扶团,根据各地对危房改造工作技术需求,从全省建筑企业中组织技术人员,全面参与146.7万户农村住房安全大排查,逐户开展住房鉴定,确保困难群众住房安全。

住房安全是基层群众实现安居梦的基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通过技术培训、技术帮扶等举措,有效提升基层危改工作团队管理及技术效能,为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