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铜川】在铜川,感受乡村文化的力量

LOCAL1707699903748FLA2F0E0TF.jpg

宜君县石堡剪纸文化小院,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资料照片)。

在铜川,沃野上,乡村文化正迸发出蓬勃的力量——

秦腔社、剪纸团等乡村文艺团体,成为村民“文化充电站”;

“村晚”“村BA”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化“搭台”,农民唱主角;

文艺小院星罗棋布,群众放下锄头,怡情有去处;

非遗展示馆、传习所、社区博物馆、农家书屋等遍布美丽乡村,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更足了……

面对乡村文化振兴这道必答题,铜川既塑形,也铸魂,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强化思想引领,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培育乡村文化人才,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领乡村社会新风尚,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理论送田间 文化润人心

2023年9月19日,在宜君县彭镇白家塬村文艺小院,一场“品悦书香·幸福铜城”农民原创诗歌诵读会,给丰收时节注入浓浓的文化韵味。

诵读会的主角是农民作家们。他们扎根黄土,创作并深情诵读《丰收的赞歌》《秋》《幸福的日子万年长》等作品,讴歌乡村建设新面貌、乡村振兴新成果,脸上洋溢着幸福生活的喜悦之情。

悠久的农耕文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根脉,优秀的乡村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思想智慧。

近年来,铜川持续加大“三农”题材文艺创作支持力度,推出报告文学《在关庄的日子里》、纪实文学《红色照金采访手记》、中篇小说《一生》、散文《簸箕地》、电影剧本《明天会更好》等一批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

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于增志、兴智。

1月22日,在王益区黄堡镇新村农家书屋,书架上摆放着农业科技、卫生健康等各类书籍。村民们围坐在书桌前,专心阅读。

“现在,种地没有科学技术可不行。最近正是冬闲时节,我来农家书屋学习,为做好夏季农作物管理‘取经’。”居民杨秀兰说。

农家书屋是群众学知识、长技能的“加油站”。王益区创新开展群众“点单”、政府“应单”服务,精准对接群众实际需求,把群众看得懂、喜欢看,富有“乡土味”的图书摆上书架,并且定期更新。

铜川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增加乡村优秀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如满天繁星,铜川已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8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31个、非遗展示馆7个、传习所200余个、社区博物馆4个、农家书屋431个。

“党的政策就是好,把咱老人当成宝。今天社区喇叭喊,为老人免费做体检……”耀州区天宝路街道崔兴村的袁英民,用手中的快板,把党的理论政策、文明新风宣传到千家万户,获评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铜川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育广大群众,深入开展面向乡村的理论学习宣传普及工作。

草根宣讲团、星火宣讲团、银发宣讲团、蒲公英宣讲团等一批基层宣讲品牌被叫响,共同打造浸润人心的乡村“流动课堂”。

铜川还常态化组织开展“新思想润铜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宣讲、“弘扬照金精神 建功新时代”主题宣讲、“党的声音进万家”等活动,采取“乡村大喇叭”、田间地头会、院落板凳会等形式,传播党的声音、解读党的政策。

巩固好线下理论宣讲“老阵地”,更要拓展线上“新领域”。

铜川聚焦党的创新理论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推出《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习爷爷给我们回信啦》等宣讲微视频及党课课件、公益广告,通过“铜川宣传”“铜川党建”等各级官方微信公众号及“学习强国”铜川学习平台广泛传播。

村民当主角 文化活起来

农村妇女郗爱英没有料到,最多的时候,一天有80余人聚集在自家小院吹拉弹唱。

以郗爱英名字命名的“爱英戏曲文化小院”,是铜川市第四批文化小院,坐落于印台区广阳镇任家塬村。

“我爱热闹,争取让每个来的人都能上去唱一唱。”郗爱英的热情好客让戏迷们流连忘返。

广袤乡村,蕴藏着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如何以文化繁荣赋能乡村振兴?铜川紧紧抓住“人”这一核心要素。

农民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纵使乡间的普通小院,也藏着“高人”。他们或泼墨挥毫,或醉心秦腔,或一针一线织锦绣,或巧手剪出大千世界……

铜川找准切入点,围绕乡土“高人”,打造一批乡村艺术平台和空间,建成数十个乡村文化小院,开展各类文艺培训交流活动200余场次。

柳范书画小院、塬畔村鼓舞社、梁家塬村秦腔小院、淑凤剪纸文化小院、杨莹农民画小院……一座座小院,成了农民的精神家园,让大伙儿在农闲时,怡情有去处、交流有途径。

“种文化”,滋养“文化秧苗”茁壮成长。

去年8月,耀州区首届村级篮球联赛在石柱镇克坊村火热开幕。由各村村民表演的变脸、舞蹈等文艺节目精彩纷呈。篮球赛上,队员们精神抖擞,全力拼抢。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深度感受农文旅融合发展下的乡村新貌。

农民办自己的文化艺术节!观铜川,农民丰收节、社火展演、非遗过大年、广场舞比赛、“村晚”、“村BA”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好台”,群众挑大梁、当主角,尽情展示乡村多彩生活。他们有了更多文化获得感,也从中看到了绿水青山的价值。

当前,铜川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6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6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7个,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特色产品,为乡村聚足人气。

乡土文化遗产,是生长在乡村大地上的“精神庄稼”。铜川推动乡土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对其不断深耕、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铜川以耀州瓷烧制技艺、药王养生学、宜君剪纸、耀州刺绣等为重点,尝试“非遗+旅游”“非遗+演艺”“非遗+文创”等跨界融合新模式,建成铜川特色民间文化和铜川非遗数字资源库,开发了国家级非遗项目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药王山庙会三维体验式APP,创编歌舞剧《耀瓷丰韵》、舞蹈《剪花婆婆》《排灯舞》等文艺作品,探索非遗保护利用新途径。

乡风更文明 民风更淳朴

1月16日,记者走进位于王益区王益街道王益村的陕西省“五美庭院”示范户王广军家。院子里,一侧的花园种满了花草,农用物资、生产工具等都归类放置在侧房内。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手工艺品随处可见,处处给人清新雅致之感。

近年来,铜川市聚力推进“五美庭院”创建,以家庭“小美”聚合乡村“大美”,孕育文明乡风。

以王益区王益街道川口村为例,这里依托南屏公园建设儿童生态游乐园,鼓励村里妇女利用闲置物料、农具等制作微景观,打造了一批体现农家味道和乡村风格的“五美庭院”。

以“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建设为抓手,铜川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表彰活动,让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杆。

“我们表彰了2023年度评选出的八星励志示范户、五好家庭、模范丈夫、好婆婆、好媳妇等,在表彰大会上颁发荣誉证和奖品。表彰奖励就是为了鼓励大家,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我们村现在已是省级市级文明村了!”1月23日,提起前不久村上举办的202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活动,耀州区石柱镇铁龙村党支部书记王纪善打开了话匣子。

当前,铜川建成国家级文明村10个、省级文明村12个、市级文明村106个。

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铜川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把乡土文化要素与现代文明要素充分结合起来,树立文明新乡风。

铜川深化移风易俗,推动全市各乡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禁止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内容写入其中,广泛开展宣传推介。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作用,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村民自治格局。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铜川通过道德讲堂、讲习所、善行义举榜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志愿服务,引导群众守望相助、崇德向善。耀州区小丘镇以“扬文明新风 品农耕文化”为主题,建成全市首个家风家训馆。

在铜川,传统乡风乡韵正焕发时代光彩,乡村文化正迸发澎湃活力。一个个推动乡村振兴的文化实践,串起了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