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宝塔:强“基”固“本”多面“出击” 推动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延安市宝塔区始终坚扣发展乡村产业保增收这个根基、促进就业创业促增收基础,聚焦目标任务,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持续精准发力,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乡村振兴。

扭住产业“牛鼻子”夯实根基保增收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农民要增收致富必须有产业带动。延安市宝塔区扭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坚持两手抓两手硬,通过政策倾斜、资金奖补、示范先行等措施,持续巩固扩大苹果、蔬菜、种养殖等主导产业优势,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思路,抓好产业基地建设、产业体系建设、全产业链建设,让农业经营成为更有效益、更有奔头的产业。

一手抓重点产业发展。在苹果产业上,以有机苹果基地建设为主,强化品牌化宣传和提质增效,新建防雹网3000亩,有机苹果基地建设20万亩,防冻坑建设10万个,坑施肥水一体化技术推广1万亩,豆菜轮茬1万亩,全面打造宝塔区20万亩山地有机苹果基地建设。在设施蔬菜产业上,坚持提升温室菜、扩大弓棚菜、稳固露地菜“三菜并举”的发展思路,今年新建大弓棚400亩,新建日光温室200亩,目前全区蔬菜总面积6.03万亩。在舍饲养殖产业上,围绕“生态发展、优化果菜、规模生产、销售扩张、质量提升、品牌培育、链条延伸、加工突破、服务提档、转型升级”的思路,全区新建设6个养猪专业村,4个畜沼果菜配套养殖专业村,截止到目前,全区养殖专业村23个、规模化舍饲养殖场400个。推动扶持产业由到村到户为主向到乡到村带户为主转变,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设施农业扩面提质、畜牧产业稳产保供,确保有劳动力、有发展意愿脱贫户产业后续帮扶全覆盖。

一手抓特色产业培育。延安市宝塔区逐步提高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市级衔接资金不低于80%,区级资金不低于60%,一体规划、协同推进脱贫村和其他村、脱贫户和其他户产业培育。鼓励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产业,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专业村镇。有针对性的支持带动脱贫人口就业较多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发展,持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着力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净收入比重。投入资金80万元,用于小杂粮、湖羊养殖、休闲农业、甘谷驿红薯、食用菌、冯庄甜瓜等特色产业建设;投入资金205万元,统筹扶持发展果品、蔬菜、杂粮等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将产业延伸到高附加值领域;充分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资金5000万元,先后建设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9个,其中省级2个,市级17个;投入资金75万元发展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636个、示范家庭农场611个,职业农民达到945人。

拓宽就业“众路子”精准发力稳增收

今年以来,延安市宝塔区认真落实“稳就业、保民生”的工作要求,不断扩大就业容量,优化就业结构,精准发力,拓宽就业,重点带动脱贫群众、监测户、边缘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举办招聘会扩充就业。结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等活动,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24场,提供就业岗位13370个,达成就业意向895人,实现就业435人。基地工厂吸纳就业。通过新建社区工厂、认定就业帮扶基地,鼓励吸纳就业,解决了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需求。截至目前,认定社区工厂10家,建立就业帮扶基地16家,共吸纳1507人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380人。

公益岗位兜底就业。针对年龄较大、身体残疾、无劳动能力等人员,通过开发公岗兜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023年,共兜底安置756名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448人,残疾人32人,就业困难人员276人。

“一岗双助”帮助就业。通过加强岗位督查,实时动态调整,夯实工作职责,解决了困难群体就业难和居家服务难的问题,实现了“一岗双助”乡镇、街道全覆盖。光伏扶贫收益就业。

全面完善光伏收益分配机制,将光伏收益中的129.6万元资金,连续三年用于49个脱贫村、31个非脱贫村的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均年岗位就业补贴资金3000元,累计安排保洁、防疫、巡护等公益岗位就业144人。

密织返贫“防护网”多措并举促增收

延安市宝塔区坚持把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为了脱贫群众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目标导向,制定实施了关于促进农户和脱贫户持续增加收入政策措施方案,着力抓好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对收入偏低的脱贫人口准确监测、摸清底数、科学分析、建立台账、精准施策、及时帮扶,确保监测对象应纳尽纳,牢牢守住不返贫的“底线”。

加快防灾减灾建设,降低农户和脱贫户收入损失。配合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部门,建立宝塔农业防灾体系,加大果业防雹网、集雨窖、排洪渠等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降低农民因灾损失。

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综合保险体系,优化保险资源配置,对全区农户按照一定比例设立50万元防贫保基金,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制定防贫保实施方案,明确具体补贴标准和办法,降低返贫致贫风险。

扩充公益性岗位,增加农户和脱贫户临时性收入。围绕自来水管护、扶贫资产管护、村道管护、村级公共区域卫生打扫等,新增设立一批临时性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因灾、因意外暂时无法外出务工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适度提高公益性岗位补贴标准。同时将村级光伏扶电站收益应主要用于支付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公益性岗位补贴。

拓宽“一岗双助”工程,增加特殊困难群体收入。扩大以农村五保户、残疾人(无自理能力或半自理能力人员)和失能空巢老人等生活困难群体日常基本生活照料服务为基础,以解决农村脱贫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和监测户就业为保障的“一岗双助”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补贴标准实现特殊群体有人照料,困难群体收入增加的“双赢”目标。

实施以工代赈建设项目,增加农户投劳投工收入。按照年度以工代赈项目建设计划,积极对接万花镇花园头村等5个重点项目建设单位,全面落实以工代赈政策,优先安排脱贫户和监测户务工就业。

用好小额信贷政策,切实做到“应贷尽贷、能贷尽贷”,以“小额信贷+产业”模式,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确保群众脱贫不返贫,增收有保障,致富有希望。

强化临时救助和兜底保障,做到应助尽助。对符合临时救助和兜底条件的农户,重点针对脱贫人口和三类户按程序及时落实好灾害救助、临时救助等相关政策,增加政策性收入,实现“应纳尽纳、应保尽保”,确保收入稳中有升。

发挥社会帮扶力量,增加消费帮扶收入。动员行业协会、商会、慈善机构、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创新销售方式开展消费帮扶,增加收入。

培优业态强主体“益智添能”奔富裕

延安市宝塔区坚持把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工作的根本目的,以培优产业业态、培强经营主体为支撑,以项目联带农户为抓手,益“智”添能,促进“产业兴村、农民致富”。

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个,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大力开展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认真落实42个“薄弱村”退出机制,土地流转面积18.6万亩,50万元以上收入村达67个,100万以上收入村达27个,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4.84亿元;坚持产业链条化发展,全力打造苹果、设施蔬菜、畜牧、小杂粮四条产业链,启动实施产业链项目22个,完成投资3948万元,新增加规模养殖场6个,新建设施蔬菜面积1500亩,小杂粮种植面积达5.29万亩,预计畜牧业、蔬菜种植业实现产值达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