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急管理]中国应急管理公众号,介绍我市城市安全预警工作经验

国务院安委办

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现场推进会

书面交流材料摘登(上)


引领数智赋能着力精细管理

沈阳市人民政府

沈阳市从科技、管理、文化三个维度持续发力,统筹建设智慧应急管理“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构建信息采集全角感知、业务平台智能统管、决策分析灵活精准、监督指挥快速高效、多源数据互通共享的城市安全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新模式。

精准诊断,构建城市安全管控“风险库”。沈阳市安委办牵头,编制45个重点行业的企业风险源辨识建议清单,出台《沈阳市行业和区域安全风险评估规范》《沈阳市城市安全风险管控办法》,规范企业自查、部门核查、三方评估工作流程,按照“1+13+45+N”(市安委办专班、13个地区、45个领域、N家企业)模式,分域分级开展城市安全体检,对生产安全、公共安全和自然灾害等45个领域、14个功能区的2.46万个城市运行风险点,精准画像、逐点描图、示色建档、分级管控,编制城市运行安全风险白皮书,绘制城市运行安全风险“四色”动态图谱。

精准融合,建成城市安全管控“资源池”。坚持“一网统管、一网通办”,全面汇聚接入城市安全风险感知系统,建设城市安全综合监测预警“智慧大脑”,建成管理对象、监测预警、事件事故、应急资源、应急力量、日常监管等专题库,实现44类城市运行要素信息共享,资源总量达1000多亿条;采集469支应急救援队伍、461个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存储点、328处避难场所、509名应急专家、1320个事故案例、62个积水点位、42处森林防灭火点位等信息资源,实现一图展示和关联分析,为城市安全风险全链条综合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筑牢数据底座。

精准建模,建设城市安全管控“中枢庭”。聚焦提升城市安全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围绕“防、管、控、应”四要素,系统谋划全市“一网统管”智慧应急5个专题场景,初步建成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互联网+执法”、责任体系网格化、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调度、应急资源管理、防汛指挥等七大系统。构建多维覆盖的监测预警通信网络,推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实现多方协同综合研判、指挥调度任务一键快速分发、应急资源跟踪定位、任务持续跟踪反馈等可视化管理,在应急演练、防汛防火、突发事件处置、重点时段安保等方面发挥强有力的科学辅助和决策支持作用。

精准感知,打造城市安全管控“雷达站”。围绕城镇燃气、给排水、供暖、森林防火、地质灾害等领域,推进全域覆盖感知网络建设。在城镇燃气领域,沈阳市布设施工破坏视频和震动监测、餐饮场所可燃气体浓度监测、燃气场站浓度视频扫描监控等设施;在给排水领域,对重点区域地道桥、污水处理厂、泵站、管线先期布设280个智能监控设备,实时监测排水主干线和泵站出入口的流量、水位和流速;在供热领域,实现对1494公里管网的压力、温度等参数及居民室内温度的实时监测;在森林防火领域,在重点林区布设65台AI视频监控设备,精确定位火点;在地质灾害领域,实时采集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实现隐患区域沉陷、崩塌、降雨、土壤含水率的实时报警。

精准智治,筑牢城市安全管控“防火墙”。通过“数智+脚板”筑牢城市安全“防火墙”。健全重大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开展21个系列研判,建成企业风险辨识和隐患自查自报“双控”子系统,将机械、冶金、轻工、危化、非煤等行业领域6000余条隐患排查标准进网入库,实施精准执法。

下一步,沈阳市将围绕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城市运行风险研判评估体系、搭建城市安全风险监测综合应用平台、构建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强化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协调共享机制等5个方面,做实做细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中心建设方案的编制和实施,为全国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作出沈阳贡献。


打造“慧”应急“慧”安全“慧”协同城市云脑

青岛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青岛市将城市安全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将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的134项指标分解到部门并稳步推进,实现城市云脑“一体贯通”,城市治理“一网通管”,城市物联感知体系“多域感知”。

完善顶层设计,明确目标路径。青岛市将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涉及的信息化任务分解到《数字青岛发展规划》,开展风险监测、预测预警和综合研判;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见》,指导提升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水平,达到城市“慧”应急、“慧”安全、“慧”协同的发展目标;制定《青岛市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方案》,明确利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工作任务;编制《关于加快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建立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的内容。

健全基础支撑,提供信息保障。2016年,青岛市率先开展风险普查,对识别的风险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城市风险动态防范处置;2018年依托“数字青岛”云资源服务平台,为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硬件支撑,在数据资源上实现38个部门90个业务系统相关数据对接融合,为综合监测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打造云脑中心,提升综合环境。设置“1厅2中心4室6组”,满足日常城市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和城市事件调度处置需求,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处置,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聚焦重点领域,加强风险管控。在危险化学品监管领域,建设“数字危化”系统管控企业风险。在道路交通领域,建设城市综合交通运行监测系统;建设地铁、海底隧道自动监测与报警系统,加强地下重要建筑物的风险管控。在建设领域,建设智慧路桥管理平台,对桥梁结构安全及交通荷载动态监测。在特种设备领域,建设“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实现一键报警,队伍平均9分钟到达、4分钟内处置。

关注城市安全,搭建风险平台。在供排水方面,建成城市防汛监控系统、台风暴雨预测预警系统、重要积水点监测系统、排水管网综合管理系统等,实现水旱灾害防御基础信息要素全面监测感知。在燃气监管方面,建设管道燃气风险监测监管系统。在地下管廊方面,建成地下综合管廊监管平台,加强综合管廊风险分析,实现风险精准管控和突发事件高效处置应对。在海洋监管方面,建设浒苔应急综合指挥平台,构建浒苔灾害应急处置和监测预警体系。在地震监测方面,建成30个站点组成的数字化的测震、强震、地球物理场三大地震台网,实现1.0级以上地震的自动触发报警和测定。

服务基层实践,强化智慧应用。在助力镇街智慧应急管理方面,建成基层智慧安监与应急平台,建立“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机制,支持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物联感知应用。在服务市民汛期出行方面,完成对市内三区道路积水点实施在线监测预警,市民可以根据“青e办”APP获知道路积水程度。在气象灾害预警发布方面,构建“云+端”的气象业务,建设完成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实现预警信息的快速精准发布。在海洋灾害监测预警方面,通过媒体定时播报近海的海浪、水温和潮位等海洋信息,发布风暴潮、海浪预警信息。

基于实战场景,探索指挥模式。建成防汛抗旱专题研判模式和森林防火专题研判模式,建设智能视频中台。建设应急移动指挥系统,构建以应急指挥车、通信保障车和无人机为载体的“两车一机”系统,与省、区指挥中心即时通信,满足现场指挥部“随时通”“动中通”。

下一步,青岛市将完善机制保障、加强技术保障、强化资金保障,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建设安全智慧大脑,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实现全数据共享各业务信息化覆盖

深圳市人民政府

2019年以来,深圳市抢抓发展机遇,聚焦核心业务,积极探索“智慧应急”建设的新机制、新模式和新路径,确定了应急管理“一库四中心”整体框架(以应急管理大数据库为基础,建设监测预警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宣传教育中心、执法监察中心四大智能中枢),基本完成了应急安全各业务领域全数据共享及全信息化覆盖。积极开展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建设,构建“1+11+N”体系,通过设立1个市级、11个区级和N个行业领域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分中心,建设“防、管、控、应”四大体系,全周期数字赋能提高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持续开展超大型城市安全风险信息化精准管控。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部署,摸清城市安全管控“风险底数”。2021年组织全市60.59万家单位(含公共区域责任主体)登录风险评估信息系统开展风险初筛评估,利用隐患排查信息系统自查巡查整改隐患151万条。梳理形成全市七大行业领域45类管控对象风险类别清单,落实明确每个风险点位的风险等级、风险管控措施、空间位置、监管责任部门,形成分区域、分行业市风险管控清单。

持续推进超大型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生产领域,开发危险化学品监测预警系统,针对重点单位开展“8+8”智能分析研判。开发“有限空间作业在线审批及监测预警系统”,在每一个有限空间安装智能蓝牙锁,结合手机APP在线审批,系统上线试用后全市工矿商贸行业未发生有限空间亡人事故。在防灾减灾领域,开发智慧三防系统,汇聚水务、气象、海洋等相关部门2100余万条数据信息,建立应急一键通APP等多种信息渠道。开发智慧森防监测系统,构建智能化立体监测网络,为森林防火可视化监测指挥提供技术支撑。在城市公共安全领域,开发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汇聚燃气、供排水、电力、通信等管线信息,辨识施工破坏、安全间距不足等四类安全风险隐患,对燃气泄漏易聚集的地下空间进行实时监测,研发燃气扩散、爆炸、次生衍生灾害分析等9类耦合预警模型。开发地铁防入侵监测预警系统,通过高精度光纤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实时感知和分析危险入侵信号,精准识别外部危险施工入侵事件。

持续探索超大型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以深圳“智慧城市”数据平台、可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为底座,创新“防、管、控、应”一体化、智慧化管理模式,打造“1个市级中心、11个区级中心和N个市直部门中心”的“1+11+N”监测预警指挥体系。目前,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已经接入各类监测预警系统48个,汇聚15家应急委成员单位业务运行状态等实时感知数据和历史事故风险诱因信息,总量超200亿条;形成监测预警月报19期,可即时下达指令管控处置风险,坚决防止风险衍变失控导致灾害事故发生,初步形成战斗力;构建风险隐患和安全态势“一张图”,配套完善风险隐患全流程闭环处置机制,实现“一图”感知预警风险;形成深圳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规划完善风险监测感知网络、提高风险智能研判能力、严格落实预警闭环制度、打造高效响应指挥机制四项工作任务;下发各区级中心前端感知建设任务清单及信息化建设任务书,进一步促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下一步,深圳市将进一步完善市应急管理监测预警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夯实“1+11+N”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大力推进应急管理“一库四平台”建设,加快实施深圳市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坪山试点项目建设,提升城市安全发展水平。


打通数据壁垒构建城市双控机制

西安市人民政府

西安市通过科技赋能、管理创新、文化厚植三个维度,以提高“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指挥决策、救援实战”4个能力为主线,完成九大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任务,对现有713个信息化平台进行数据融合,实现基于多源信息的城市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建设西安市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做到全市主要风险点可监测、可预警、可研判、可决策,形成安全风险事前监测预警、事中研判处置和事后分析决策的全过程闭环防控机制。

科技赋能,筑牢城市智慧安全防线。夯实基础建设,围绕应急指挥中心、感知网络、应急通信网络、大数据支撑体系、业务应用体系、运行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化工作机制和科技力量汇聚机制9项任务,对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指挥平台等6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平台等10个专题和33个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信息融合,对已有的713个信息化平台进行融合,实现基于多源信息的风险监测网络。提升资源管理,建成西安“政府数字化转型”平台,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实现城市安全管理全数据流转、全业务协同、全领域覆盖、全过程监督、全要素感知。

管理创新,强化城市安全风险信息化精准管控。加强风险评估,推动全市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从生产安全拓宽至城市安全,确定城市安全风险单元和风险组合的整体风险等级评判标准。落实分级监管,将城市安全综合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相结合,对城市工业企业、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基础设施、自然灾害等各类风险点进行调研排查,分类型、分行业、分区域开展风险评估,建立城市安全风险基础数据库,分类分级建立安全风险信息化清单和风险电子地图,建成市、区县(开发区)、镇街、单位四级风险监管责任体系,实行全市风险点分类分级差异化动态监管。强化动态监测,整合安全生产和消防物联网运行监测云平台,建设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为各行业安全监管提供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服务。

紧盯重点,建设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平台。多源数据汇集,建成城市生命线大数据集群平台,实现各类异构数据的采集融合、统一管控和综合应用。线上综合监管,针对生命线整体安全、区域安全、点线面态势感知输出安全分析报告,实现西安市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一张图、风险评估一张图、辅助决策一张图。对重点区段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提前给出预警分析,对事发位置及次生、衍生灾害进行分析,为应急救援和抢修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并将较高级别的系统报警推送至市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应急指挥全流程的可视化辅助支撑。完成“十四运”场馆周边和城市重点区域地下管线的精细化三维建模,提供三维模拟现实、游览展示、地下模式展示、空间查询与检索、热点管理、空间量算分析等服务。

持续改进,推进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围绕法规制度、台账底数、过程资料、基础设施四个维度,对标现状调查、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督管理、安全保障、应急救援六个层级持续改进,立足信息化赋能、风险精准管控、安全文化建设和生命线工程四个方向,全面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推动城市安全发展。建立契合西安市实际发展情况的城市安全评价标准体系,明确对标依据、考评标准和验证方式,采取“一月一督导”和“周简报、月通报”等方式,及时跟进掌握各单位创建工作进度,将督导督查和指导服务相结合。

下一步,西安市将继续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风险评估为牵引,以全市各行业领域信息化应用为链条,以绩效评价为导向,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效能和社会治理服务水平,发挥西部城市安全发展示范引领作用。


统筹市域治理建立“四项机制”

东营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东营市从推动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谋划和推动城市安全工作,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本质,全力构建具有东营特色的城市安全发展创新管理体系。

坚持系统思维,建立城市安全组织推进机制。2019年,东营市在山东省率先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实施方案》,细化明确8个方面34项任务措施,调整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推进城市安全发展领导小组和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以专班模式系统化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工作。加强安全监管力量,在专业委员会牵头单位设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在山东省率先明确乡镇(街道)独立设置应急管理办公室。两年来,全市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累计投入40多亿元,建立应急救援队伍232支,共1.18万人,新建200余个应急救援站,7个化工园区全部配备特勤消防站。

坚持专职专业,建立城市安全网格管理机制。结合机构改革,在市县乡三级设立47个实体化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制定中心建设管理规范,统一明确各级中心职责定位、内设科室和管理制度。整合全市所有部门网格和各方单位,科学划分各类网格6098个,率先实现网格员队伍全部专职化,形成“一盘棋”“一张网”“一平台”。

坚持市域一体,建立城市安全治理运行机制。创新设立山东省首家市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和县乡两级分中心,建成集综合指挥调度、数据共享应用、风险监测预警、事件应对处置、服务科学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市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实现实时、实地、实情监控。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联通山东省首个市级统一视频专网,接入3500余家企业的安全生产基本信息和应急预案信息,可实现重点部位无死角24小时实时监控,解决业务“烟囱”、信息“孤岛”问题。

坚持科技支撑,建立城市安全风险预警机制。一是抓好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中心城区7家管道燃气企业建成燃气安全监控平台,安装可监测管线压力、流量和温度的监控点,实现实时监测;开发应用供水监测系统,实现流量、水质、水压的供水“一张图”管理;正在建设集中供热自动监控“智慧供热”系统,实现供热、发电统一调配。

二是抓好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着力构建“行驶有专线、在途有专防、装卸有专控、停放有专区、清洗有专场、监控有专网、共享有渠道”的危化品道路运输综合监管体系。建成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通过对电梯信息整合分析和大数据挖掘,实现远程实时监控。

三是抓好生产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建成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针对油气管道风险防范,研发动态视频智能识别技术,实时甄别管道占压、第三方施工、大型车辆闯入等危害油气管道行为,达成全天候动态监控、全方位综合治理效果。

四是抓好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建成智慧水务系统,整合全市179路防汛视频监测点、163个雨量站点、中心城区92处易涝点信息,横向接入气象、水文、黄河、海洋等部门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纵向串联基层防汛系统,实现防洪排涝数据信息有效整合、充分共享、业务协同。

下一步,东营市将夯实“数字底座”,突出供水、供暖、供气、供电、电梯、消防等领域,加快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信息化平台建设和优化提升,推进多个平台数据汇聚、穿透、共享,不断提升本质安全发展水平。


一网统管一屏统揽致力多元精准智能

洛阳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洛阳市探索以提升城市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中心的“1+2+6”创建思路,建立涵盖7个中心城区、31个行业部门、410家企事业单位的城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体系,形成囊括城市生命线、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风险的城市安全风险“一张图”,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覆盖全市各重点行业领域的应急指挥体系。

积极构建市域综合应急指挥平台。打破数据壁垒,谋划设计应急指挥平台,大幅提升公共突发事件平时准备、事前预警、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事后复盘管理水平。完善涵盖应急通信网、卫星通信网、应急指挥无线网的综合应急指挥网络,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覆盖全市交通、旅游等数个行业领域的应急指挥体系。

智慧引领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加快5G、大数据、互联网等在城市治理中的推广应用,与“平安城市”“交通管理”“智慧工地”等无缝连接信息共享,实现预警、研判、处置的城市智能化管理模式。与“平安城市”“交通管理”等5个部门“大数据”平台信息共享,实现预警、研判、处置“三位一体”的城市智能化管理模式。建成全域智慧旅游系统和公交智能调度指挥中心,全市4692台“两客一危”车辆100%实现在线监测运行。建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系统和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

数字赋能城市“生命线”试点建设。2020年以来,以特许经营模式推进实施城市生命线(地下管网)安全监测项目,运用精确测控、示踪标识、无损探测与修复、非开挖、物联网监测和事故预警等先进测绘技术,完成对全市选定试点区域221.98公里的地下管线详查、三维倾斜摄影测量立体建模、物联感知设备安装等工作。通过安装的4000多台示踪标识器、30多台有毒有害气体监测、40多台井盖位移监测等设备,实现对试点区域内地下管线实时监控和预警。

“打通生命通道”提升火灾防控能力。严厉打击占用、堵塞消防安全通道的违法行为。对50条背街小巷、32个小区实施了防火实施改造升级,加装烟感火灾探测报警装置及配套声光报警装置,有效解决初期火灾探测及报警问题。加强政府引导,积极推动小区物业购置小型消防车,发挥小火初期能灭火,闲时可洒水、可浇灌花草、树木作用,小区火灾抗御和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升安全水平。把安全风险防控、排查治理隐患、遏制各类事故作为示范城市创建的“牛鼻子”,着力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通过建立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全覆盖的风险辨识管控清单、责任明确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线上线下的信息平台应用、奖惩分明的激励约束制度,全面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现全市895家危化品、矿山等高危行业企业,2个化工园区以及1863家重点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

下一步,洛阳市将继续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加强工作联动,全力打造多元化、精准化、智能化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从加强城市安全源头预防、健全城市安全防控机制、提升城市安全监管效能、强化城市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城市安全风险管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应用创新,提升城市安全风险发现、防范、化解、管控的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