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发布]今年汛期我市全力防汛排涝,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是我市防汛抗旱机制改革后由应急管理部门承担相应职能的第一年。6月1日入汛以来,全市降水分布不均,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频发。为应对突发汛情,全市上下全面动员,强化措施,市防指利用强降雨来临前的窗口期,迅速组织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全面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我市年降雨量在600至800毫米之间,境内共有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较大河流48条,河道总长1707公里,除渭河、泾河、石川河属于过境河流外,其余多发源于秦岭北麓和骊山丘陵,为渭河的一、二级支流。全市现有水库92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1)型水库28座、小(2)型水库60座;中型以上淤地坝19座。全市共有山洪灾害危险区627处,城区低洼易涝点343处。

今年6月1日入汛以来,我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务局在市防汛指挥中心合署值班,统一处理各类监测预警信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早安排部署,及时开展防汛指挥调度,共组织会商研判22次,召开视频会议15次,督促落实各项防汛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和度汛安全。

为做好防汛备汛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通过制定“一规则、四制度、一手册”,即《西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规则》《西安市防汛应急值守设置制度》《西安市防汛应急值班(守)人员职责》《西安市防汛应急预警与响应制度》《西安市防汛值班(守)工作纪律》,以及《西安市防汛电话联系手册》,明确了各项工作程序和规则,为指导区县理顺防汛机制打下基础。

据气象部门信息,今年是我市自1960年以来历史同期降雨量第2多年份,降水分布不均,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全市平均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3成,其中8月份降雨量比往年偏多1倍。汛期期间,全市经历了9次较大降雨过程,呈现出突发性强、分布不均,强度大的特点,多个雨量站突破历史极值,8月5日阎良区北屯站小时降雨量103.7毫米,是西安地区有史以来记录小时降雨量最大值。受8月12日至19日降雨影响,渭河出现出现8月15日、8月20日出现2次洪水过程,渭河临潼站洪峰流量达到3880m3/s。黑河金盆水库、石砭峪水库6次实施泄洪调度。

面对雨情汛情,市防指成立四个督查组,分别由市应急管理局、市水务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城管局带队,对全市防汛救灾工作开展督导检查,督促各项防汛措施落实,层层传导压力,打通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实现了责任到人。全市各部门积极行动,紧盯河道、水库、低洼易涝点及重点区域、重点设施,落实值守人员,提前预置应急抢险救援力量,实行24小时值班巡查。

8月10日,市防指下发了《关于认真吸取洛南“8•6”山洪灾害教训扎实开展山洪地质灾害大检查的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对全市山洪地质灾害开展一次全面排查,水务、资源规划等部门分别对山洪、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经统计,全市共组织转移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及老旧危房、低洼易涝区群众1975户,6179人,实行封山控峪措施,对进山游客和车辆进行管控,提早消除防汛隐患。

8月16日,启动渭河Ⅲ级防汛应急响应,组织1000余人开展河道清滩、人员转移、巡堤查险等工作,确保渭河洪水安全过境。与此同时,市防指在全市范围开展防汛隐患排查整改,督办重点防汛隐患整改6项,及时消除了107省道涝河桥、108国道塌方段、灞河下穿隧道等防汛安全隐患。

为确保信息畅通,市防指还通过《西安日报》、西安发布、西安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及时发布降雨信息和预警信息。利用市防汛监测预警系统对全市水雨情进行实时监测,在西安防汛APP及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实时汛情,积极开展防汛宣传,普及防汛避灾知识,提高了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汛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今年汛期,我市上下以坚强的意志、坚定的决心、顽强的作风,全心投入、全力以赴,在防汛救灾中践行初心使命,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打赢了这场防汛攻坚战。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庞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