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中国应急管理报》第二版刊发了《坚持制度引领 以实战摔打淬炼 陕西西安扎实推动社会应急力量建设发展》一文,深入报道了西安市整合社会应急力量,坚持制度引领、统一管理,以实战摔打淬炼队伍,提升各类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和协同救援能力。全文内容如下:
滚滚浓烟、火花四溅,身着防护服的救援人员有序进入“火场”。
“进来后,不要随意走动,在自己的位置坐好,认真观察空气的流动和烟气的变化……”一旁,教官认真讲解“火场”环境特点。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应急管理局举办市级社会应急队伍技能提升轮训班。在为期5天的培训中,110名队员在教官带领下,逐项体验灭火救援、地震救援、高空救援过程,学习专业技能,提升各类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和协同救援能力。
近年来,西安市应急管理局整合社会应急力量,坚持制度引领、统一管理,以实战摔打淬炼队伍。目前,在西安市应急管理局统一调度下,全市110支市级救援队伍7300余人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厘清队伍专长统一规范管理
对队伍进行统一管理,是西安市加强社会应急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
“机构改革后,西安市亟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社会应急力量不可或缺。我们摸排走访,了解全市社会应急力量情况,将现有管理较为完善的队伍纳入体系,进行统一管理。”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党晓春表示。
从无到有。围绕全市特种设备、危化品、电力故障、山地水域、防汛排涝、森林灭火、医疗救助、通信保障等重点领域,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厘清各队伍专长,分类管理,确保18个领域均有对应的应急救援队伍。
在地域分布上,该市社会应急队伍遍布19个区县(开发区),覆盖所有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发生后,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可直接调用所在区域的社会应急队伍,打破原来跨区调用需上级审批的不利局面,初步形成队伍快速响应、增援协同有序、联动高效顺畅的格局。
从弱到强。西安市应急管理局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局长刘登云介绍,该局强化队伍教育管理,加大扶持力度。
西安市众诚蓝天救援志愿者服务中心致力于山地搜救、城市应急等方面的专业救助。“纳入全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后,我们受到应急管理部门统一调派,管理更加正规、行动更加有序。”该中心负责人赵红说,队伍立足专长、拓展视野,正在慢慢成长为一支综合救援队。
在资金扶持上,西安市应急管理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西安市应急救援队伍调用补偿及补助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将发放资金的70%用于购买救援物资器材及装备。
“通过补助资金,我们有了扩充、更新救援设备的条件,队伍这些年购入了一定数量的新型装备和急救药品等。”赵红补充道,安全、先进的技术装备能让队伍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环境,极大提升救援速度和效率。
“一图”快速定位“一库”高效指挥
走进西安市应急管理局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的办公室,一张《西安市市级应急救援队伍分布图》映入记者眼帘。分布图详细标注各支社会应急队伍的所在位置、救援类型和紧急联络方式等信息。
2023年11月,为提高市级社会应急队伍指挥调度能力,该局绘制《西安市市级应急救援队伍分布图》,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时,可快速、准确找到救援力量并组织行动,推动应急响应速度和救援效率大大提高。
“我们还将社会应急队伍的信息录入市应急指挥中心平台数据库,建立跨区域、跨单位、跨行业的支援联动机制,以实现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刘登云说。
在汛期、森林火险期、节假日等重要时段,西安市应急管理局要求所有社会应急队伍保持应急状态、时刻在岗。
今年清明期间,驴友进山活动增多。应西安市应急管理局要求,30支社会应急队伍配合专业救援队伍,做好备勤值守,随时拉动,协助地方把住路、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
立足实战训练持续磨砺本领
“立正、稍息,第一项4×400米负重越野接力开始。”这是今年3月29日西安市应急管理局主办的2024年一季度森林火灾扑救技能比武大赛的一幕。比赛中,来自16支市级社会应急队伍的队员激烈角逐。
西安高新区特种应急救援中心负责人刘帅说:“此次比武的7个项目紧贴森林防灭火的理论知识和实战技能,我们通过与其他队伍同台切磋,既能检验能力,又能积累经验。”
西安市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社会应急力量教育管理,狠抓队伍日常训练、演练培训、应急比武等,通过“月度实战演练、季度技能比武、年度综合拉动”的方式,不断增强队伍综合素质,努力培育和建强一批过硬队伍,全面提升灾害事故应对处置能力。
“今年我们共筹划有72场次月度应急演练,4次季度练兵比武竞赛,适时举办空地一体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帮助队伍熟悉各类突发事件情况。”西安市应急管理局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二级调研员董文坤介绍,围绕现场行动、队伍协作、应急救护等内容,该局每年至少还组织1次全市应急队伍业务骨干培训会。
“在市应急管理局的帮助下,我们学习的平台和途径日益丰富。作为队伍负责人,我对救援事业的理解逐步深入,对队伍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西安市晨曦减灾应急救援中心负责人赵芳玲告诉记者,队伍需持续提升专业技能和素养,各队伍之间应充分沟通交流,增加默契度,形成合力,时刻准备应对复杂多变的救援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