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应急函〔2022〕42号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29号提案的复函

类别:A类  签发人:姚 涌

曹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城市公共应急体系完善城市安全发展模式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强化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即立足于城市公共安全各领域,结合“新基建”,构建针对应急安全重点环节并且能覆盖本辖区全部街道、社区的网格化监管系统,实现与自然资源、公安、消防、道路交通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形成高效运转的公共安全应急预警预测与指挥决策信息系统。同时,推进公共安全应急预警预测前移下沉,完善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快速反应、前期处置等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专人负责。推进社区与学校、企业等应急管理区域一体化建设,强化重点区域的应急预测预警。

(一)安全预警和信息化建设。我市已被国务院安委办列为18个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前期“十四运”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打通汇聚了全市7个已有信息系统,涉及5大类共22067个监测点位,初步覆盖了全市2000余公里管网,实现了全市供排水、供电、供气、供暖、城市内涝5个专项的管网运行数据实时监测;汇聚供水管路压力监测设备实时数据,排水监测实时数据,燃气场站监测数据,热力压力传感器的实时监测数据,电站基础信息、电力沟道信息和变电站隐患信息等;平台试运行阶段共接报处置了4大类共22条预警信息,在“十四运”期间未出现较大以上安全隐患。下一步,我们计划聚焦城市生命线、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和自然灾害等重点领域,建设综合性城市安全运行监测预警网络:一是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对生命线平台一期软硬件提升扩容,新增容备份资源,实现两地三中心的备份模式,确保平台日常稳定运行,且在极端条件下不发生停机;二是公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最大程度整合利用各行业主管部门的现有信息系统,避免重复建设。重点对接市公安雪亮办,获取公共区域的视频监控数据,对于现有监控盲区,扩建相关监控系统,实现视频覆盖;三是生产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对现有危险化学品“一码通”系统、综合监管和隐患治理平台等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将数据统一汇聚至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重点对接市住建局、市城管局,获取建筑工地、渣土车监管相关数据;四是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建设西安市林火监测及应急调度系统,并接入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结合郑州“7.20”事件相关教训,重点提升生命线平台一期的防汛和城市内涝相关专项,应用先进科技设备,在极端条件下确保通信不中断;五是应急联动处置,平台二期建设将与应急指挥平台加强联动,保证预警信息的实时推送,构建预警联动处置的城市安全防控“全链条”技术体系,确保城市运行的主动式安全保障,增强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和城市综合风险协同应对能力。

(二)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安排部署,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在镇街层面整合安全生产、防汛抗旱、气象灾害防御、地质灾害防御、森林防灭火、灾情管理等资源和力量,组建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加挂“应急管理办公室”或“平安建设和应急管理办公室”牌子,明确相应专职工作人员,满足履职需要。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处置等工作作为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明确网格员相关职责任务,列入网格工作事务清单,应急管理信息汇入基层治理网格化数据平台共享共用。将基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小型水库堤防安全管理员、护林员、灾情信息员、安全生产管理员、气象信息员、地震宏观观测员、防震减灾助理员等纳入当地网格化服务管理,承担应急管理职责,打通应急工作“神经末梢”,推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格局。坚持专常兼备,镇街按照消防、安全生产综合执法等领域有关改革部署和要求,以辖区内可调动的应急队伍力量为基础,统筹组织警务、医务、森林消防、物业管理、企事业单位及志愿者组织等,组建不少于30-50人的1支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灾害事故先期处置工作。

(三)健全基层风险隐患排查和信息传播报送机制。坚持以防为主,组织镇街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基础上,分区域、分灾种、分重点领域建立风险隐患台账和数据库,坚持定期主动排查和鼓励激励群众发现报告身边风险相结合,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落实监测、管控和治理措施,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早治理。镇街制定预警信息收集、研判和传播制度,利用广播、短信微信、电话提醒等方式及时将预警传达到村、到网格员、到户、到人;村(社区)和网格员第一时间响应、报告灾害情况和事故信息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严格落实应急管理办公室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及时准确做好突发事故情况、自然灾害灾情、群众生活需求等信息统计上报和上级指挥指令的下达工作。

二、优化应急救援保障建设,即要推进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应急装备储备中心和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构建能应对全灾种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要合理布局应急救援力量,完善消防救援队伍配备,优化驻防布点,实现县级消防救援站点全覆盖;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的制度,培育发展专业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参与应急救援相关工作。合理布局、配备应急装备设施等相关物资,提升集约使用率。

(一)推进应急救援训练基地方面。一是引进安能集团(央企)组建的应急救援队伍(被我市命名为中国安能西安救援队),驻训我市且专门建立驻训备勤基地(近期,向市政府申请专项经费建设训练基地),围绕担负应对区域防汛抗洪、滑坡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任务,配备必要的训练设施设备,建好后,成为其他救援队伍共享共用训练基地;二是借助西安警备区民兵训练基地升级改造,加挂“西安市应急救援队伍训练基地”牌子,进一步拓宽训练项目、提升训练标准,确保大型综合演训有场地有设施;三是鼓励救援队伍就近就地借助野外拓展基地、实地水域,以及自建小型训练场地进行专业训练。下一步,我们将加大资金投入,持续加强专业训练基地的普及建设,尽可能形成训练基地区域化、专业化。

(二)推进应急装备储备中心建设方面。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事故,我市成立了市、区县两级减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统筹领导组织协调应急救灾和救灾物资储备调拨工作,健全了市级和多灾易灾区县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市救灾仓储中心常年储备有帐篷、棉衣裤、防寒服、毛巾被、折叠床、应急灯、睡袋等20余种救灾物资,基本满足全市发生较大应急救灾工作需求。下一步,我们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推进应急物资装备储备工作:一是积极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系,《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由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公共卫生事件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社会安全事件由公安部门负责。市应急管理局负责提出全市救灾物资的储备需求和动用决策,组织编制市级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品种目录和标准,会同市发改委(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确定年度购置计划,根据需要下达动用指令。我们制定《关于健全西安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工作目标、职责分工和保障措施,部署了健全应急物资分级储备保障、日常采购储备、紧急采购、委托代储、紧急供应、紧急征用和临时调用、集中生产、快速调运配送、经费保障、建设管理调度信息平台、提升仓储设施水平等11项重点工作任务,切实提升我市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二是按照强化“大应急”意识和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我们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明确市级应急采购供应组织领导机构,统筹组织协调应急采购工作,有效解决了应急物资采购工作中各自为政、分头实施以及供求信息难以及时准确对接、应急采购整体效率不高等问题。健立了应急物资生产经营供应商名录数据库,引导申报应急物资产能储备保障企业单位共计92家(包括生活救助类物资生产销售企业35家,应急抢险救援类物资生产销售企业23家,应急运输配送类企业单位5家,其他应急物资销售企业29家),目前我们正在逐一进行资料审查和实地检查评估,符合条件的确定为“应急物资产能储备保障单位”,签订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合作协议。当发生突发事件,既能缩短应急状态下的物资采购时间,还可避免供需信息不对称、仓促询价采购等情况,确保各类应急物资及时采购供应到位;三是优化应急物资采购储备形式,《关于健全西安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明确了采取实物储备、协议供货和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发挥协议供货对实物储备的补充衔接作用,多措并举做好应急物资采购储备工作,当发生突发事件需要应急物资时,依据协议供货合同约定和应对处置工作需求,供应商即可直接供应相关物资,确保应急状态下物资供应保障有序有力。

(三)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面。2021年我们印发《西安市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全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的通知》,对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有明确的要求。一是我们命名了市级72支市级应急救援队伍,涵盖了防汛、地震、卫生医疗、危化品、特种设备、建筑工程等重点领域事故灾害救援队伍,对基层20个区县开发区均布控了相应的救援队伍,基本上做到镇街和工业园区科学布局、合理调配,形成一方有难多方救援的良好格局;二是明确负有承担应急处置、救援和保障任务的市级政府职能部门,包括公安、交通、建设、卫生健康、应急管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城市管理、水务、工信、发改、农业农村、资源规划、教育、地震、气象、网信等单位部门,按照“应建则建”的原则,根据行业领域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救援需要,组建市级行业部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承担行业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或跨灾种综合应急救援任务;三是各区县(开发区)参照市级命名组建队伍的做法,建好用好本级应急救援队伍,实现全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力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重点加强基层防汛抗旱、森林草原消防、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公用事业保障、卫生应急、重大动物疫情等方面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四)社会救援力量建设方面。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救灾抢险工作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们为了社会救援力量蓬勃发展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是命名的72支全市应急救援队伍中,把比较成熟的20支社会救援队伍纳入市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基本保持每个区县有一支社会救援力量,强化社会救援队伍的地位和荣誉感;二是《西安市应急救援队伍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全市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的通知》,都明确各区县(开发区)和市级行业部门,通过引导扶持、队伍组建,调用征用等方式,积极吸纳社会(志愿者)力量加入应急救援体系;三是积极推动全市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我们将加大社会化救援队伍、志愿者救援队伍的支持力度,建立与应急救援成效挂钩的补偿机制,推动社会化救援队伍可持续发展,目前制定《西安市应急救援队伍调用补偿补助暂行办法》正在完善修改阶段;四是制定《西安市社会力量参与重特大事故灾害抢险救援行动现场协调机制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我市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重特大事故灾害抢险救援行动,加强社会应急力量参与重特大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行动的组织协调,建立良好的现场管理秩序,提高救援效率。

三、强化突发事件应对,即突出突发疫情、强降雨、冰雪灾害天气、安全生产事故、群体性事件等方面的总体和专项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演练,完善专项预案应急响应机制,常态化保持应急状态,随时做好救援准备,迅速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认真编修《西安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于2021年11月26日经市政府批准并引发执行。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对预案体系进行了调整,修订后市级专项预案由原来的43个调整为47个(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8个,事故灾害类应急预案20个,公共卫生事件类应急预案8个,社会安全事件类应急预案11个),包括突发疫情、强降雨、冰雪灾害天气、安全生产事故、群体性事件等方面的专项预案;二是对应急组织指挥体系进行了重新规范,修订后设置了组织领导机构、专项指挥机构、现场指挥机构和专家组四个层次;三是增加了风险防控内容,从健全风险评估制度、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和健全风险信息公开共享机制等三个方面对突发事件风险防控工作进行了明确;四是对预警实施动态管理,根据事态发展,适时调整预警级别、更新预警信息内容,并及时报告通报预警信息调整变化情况;五是对响应分级进行了重新划分,新修订的《总案》将原四个响应级别调整为三个响应级别,简化了响应级别设置,增强了预案的操作性;六是对信息报告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专业机构、公安机关、卫生医疗机构、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应及时向属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总之,对各类预案进行新一轮集中修编,对全市各类重大风险隐患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够保持常态化应急状态,能够随时做好救援准备和迅速处置突发事件。

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西安市应急管理局

2022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