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应急函〔2020〕73号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324号提案的复函

王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面加强西安市城市公共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公共安全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根本,以专业法律和行政法规为基本,形成一整套有关公共安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使对公共安全的预警预告、处理预案、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的责任义务、国家财力的动用和社会资源的征用等作出规范

我局依据《西安市人大常委会 2020 年立法计划》(市人发〔2020〕6号),将《西安市安全生产条例》列入2020年度重点调研项目,把公共安全法律体系建设纳入其中。为做好全市安全生产立法准备工作,今年4月,我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起草了《<西安市安全生产条例>立法调研报告》,并报送市人大社建委、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司法局;5月,我局起草了《西安市安全生产条例(草案)》的初稿。在起草过程中,我局始终坚持开门立法、问计于民,6月19日,向各区县、开发区安委会,市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发出了征求意见的函,6月29日,召开了由相关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参加的征求意见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目前,正在按照立法程序开展立法工作。前期,我局还编写《西安市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和处置管理办法》,从组织机构与职责、监测与预警、指挥与处置、监督与奖惩等方面,对有关公共安全的预警预告,处理预案、政府部门责任和社会资源的征用等方面有所规范明确。下一步,国家有关新的公共安全法律法规制度一旦出台,我局将立即启动建立适合西安市的相关公共安全法规制度,充分考虑您的意见建议,也将作为进一步完善《西安市安全生产条例》重要内容。

二、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建立“集中指挥”与“分类指挥”相结合的指挥体系;建立高效的危机预警体系,规范城市公共安全报告办法及级别判定原则、适用条件和公开发布程序,颁发事故的类别及等级标准,制定城市统一报警信号识别标志

一是深化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与研判会商机制,定期开展研判分析会商,提高综合监测和预警水平;完善“公铁航”交通联动机制,实现突发事件应对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的工作格局;建立区域联动机制,提高跨区域、跨单位、跨行业之间的相互支援与协作,增强应急救援突击力量;建立舆情引导机制,加强与宣传部门合作,及时掌控舆情发展方向,正确引导舆论;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基层组织及公民在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方面的作用。二是完善突发事件分级响应制度。完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做到反应迅速、指挥有序、协同应对、处置有力。加强与气象、地震、水利、消防等部门沟通和衔接,建立应急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综合研判机制。积极和驻地解放军、武警部队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共享突发事件信息,统筹做好兵力调动使用工作。整合各应急联动资源,初步形成市、区(县)、镇(街)一体化指挥调度体系。三是健全市级应急指挥平台。按照“先进一流,实用管用,西安特色”的建设思路,成立市级应急指挥中心平台二期升级改造项目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平台二期升级改造项目。先后赴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进行调研考察,学习一线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相关制度建立情况。对照国家、陕西省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要求和建设规划,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沟通,完成了项目立项和资金评审等工作。以建立完善应急管理指挥体制为着力点,推进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信息平台融合。整合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受理机制,完善突发事件信息处理程序,推动上下联动、标准规范、高效运转的信息报告体系的形成。指导各区县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参照市应急管理局的做法,建设完善本地区本部门应急综合指挥调度系统,与市应急指挥平台建立互联互通。今后,我局将持续牵头组织,积极协调各方力量,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将您的意见建议予以充分考虑。

三、技术创新赋能城市公共安全: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城市公共安全信息预警平台,完善信息通报制度,适时适度的警情发布和社会公示;同时对政治核心区(市委、市政府、丈八宾馆)、重点民生工程(大型储油、储气)、重点军工生产基地、三星项目区等重要设施建设低空空域无人机防御系统

我局按照“及时有效、通俗易懂”的原则,提高监测预报的精细化水平,进一步完善预警信息的发布流程,增强和扩大发布的时效性和覆盖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及最新科技手段,开发城市精细化预报新模式,进一步提高预警预报的准确率。完善预警信息发布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向街道、社区的传递机制。完善通过各类媒体快速发布预警信息的长效机制,第一时间面向公众宣传相关防灾避险知识。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与研判会商机制,定期开展研判分析会商。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建立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制度,对重大活动、重点时段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专题会商,提高监测预警信息快速获取、分析、研判和处理能力,并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和手段,提升预警信息获取和发布能力。针对今年全国(城市、森林)火灾频发,全市持续高温,以及极端天气(大风降温、强降雨、沙尘等)实际,共发布预警信息41篇,督促相关部门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工作,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然。关于“对政治核心区(市委、市政府、丈八宾馆)、重点民生工程(大型储油、储气)、重点军工生产基地、三星项目区等重要设施建设低空空域无人机防御系统”部分建议,主要涉及公安部门的职责(已给您专门汇报),这里不再赘述。下一步,我局将根据应急管理部《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2020年建设任务书》的要求和省、市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部署,建设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高效采集应急数据资源,构建符合大数据发展趋势的应急管理信息资源库;建立应急管理数据资源的汇集共享机制,有效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增强应急救援、安全生产感知能力,为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来源。同时强化与卫生、公安、政法、网信等部门的协作沟通,建立标准化、制度化、常态化的沟通机制,理顺应急处置时相关部门之间的指挥关系,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协调有序,形成全市“大应急”的格局。

四、建立公共安全支持体系: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以财政投入为主,确保财政财力支持,建立专项救助基金及高效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通过这次新冠疫情,我局积极应对并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社会群众的认可,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短板。我们结合提案建议,重点落实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系。按照有关职责规定,我局负责提出全市救灾物资的储备需求和动用决策,组织编制市级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品种目录和标准,会同市发改委(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确定年度购置计划,根据需要下达动用指令,针对应对处置四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卫生公共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指导需要储备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应急物资及装备。今年下半年,我局将联合市发改委牵头,会同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公安局等市级有关部门,修订完善《关于健全我市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健全我市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及推进措施、实施步骤,从编制应急物资需求规划、拓宽物资储备方式、日常收储轮换管理、产能布局保障、紧急组织生产、临时征用补偿、应急调拨配送、财政经费保障等环节。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建立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工作机制,修编完善《西安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二是提升区县级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在制定印发《关于健全我市应急救援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的同时,指导各区县、开发区结合实际制定本级贯彻落实方案,积极建立完善本级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工作机制,及时修编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制定统一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调拨制度,采取实物储备、协议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本级应急物资、生活保障必需品及应急救援装备的储备种类和数量,提升应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确保满足本级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需求。三是完善应急储备物资统一指挥调拨机制。我局将会同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建立完善应急储备物资统一管理调度机制,明确市级应急储备物资统筹管理调度领导机构,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管理调度信息系统,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统一指挥、综合协调、一体调度各类应急储备物资,提升应急物资保障的整体性和协同性,最大限度发挥应急物资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基础保障作用;逐步建立“立体式、全天候、高水平”的应急物资紧急调运投送机制,通过航空、高铁、物流等快速便捷运输手段,提高应急状态下的物资调运投送能力。四是科学编制应急物资储备计划。我局将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积极协商讨论,明确将应急物资采购经费、协议储备补助经费、产能储备补贴经费、临时征用补偿经费、日常收储轮换管理经费、紧急调拨配送经费、仓储设施建设经费等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范围,并及时足额安排落实,确保各项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分析、充分论证,针对应急救灾、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地震救援、消防救援、生产安全事故救援、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应对处置等方面的应急物资装备需求种类、数量和规格参数,科学编制应急物资年度储备计划和“十四五”储备规划,确保应急物资装备储备充足、保障到位。五是大力培育应急物资保障产业。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全面统计了解我市各类应急物资装备生产企业基本信息、产品类别、生产能力等情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项目扶持或政策优惠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培育应急物资装备研发、生产、经营、储备骨干企业,不断提升生产储备能力和应急转产能力,优化产能协同保障和区域布局,确保应对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填补物资装备供应缺口,与实物储备形成衔接有序的保障合力。六是明确应急物资保障建设责任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调拨有序、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体系。市相关部门作为应急物资的政府储备主体,重点加强全市能源物资、救灾物资、生活必需品、医药物资、应急装备的储备。各区县政府根据需要储备相关应急物资,具备保障本辖区一般或较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能力。街道(乡镇)根据辖区灾害特点和实际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同时组织和依托各社区(村)采取多种形式,储备、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

五、强化全民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加强中小学学生教育,有条件的可以开设公共安全知识课;以多种形式在全社会进行宣传、教育;大力发展社会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化救助服务队伍

联合西安市教育局以南湖小学为试点,开设生存课,组织编写了《西安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系列教材》。疫情期间联合西安市教育局和相关部门推出西安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云课堂在中小学生网络课堂播放,面向全市中小学生普及相关安全知识;开设“西安市复工复产安全教育培训班”,线上免费培训企业335家,员工47830名。依托广播、电视、微信等媒介,紧贴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扎实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在“西安应急广播(西安交通旅游广播)”开设“安全访谈”专栏;在“西安发布APP”及“西安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安全V课堂”、“安全生产大家谈”等栏目;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打造西安地铁安全专列;联合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在线上开展“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为主题的安全出行宣传活动;持续开展安全文化耀古城灯光秀活动,在西安浐灞生态区、高新区、曲江新区、西咸新区等多处主要路段地标建筑幕墙上,亮起了安全生产主题宣传标语;在“西安应急管理”官方微信公众号中上线了网上答题赢话费活动,围绕火灾、地震应急逃生等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科普宣传;在“西安应急管理”抖音平台以“Get安全 hold住平安”为主题,有奖征集安全宣传短视频;针对“6·13”浙江温岭液化石油气槽罐车爆炸重大事故,在高陵区泾渭工业园兵器产业基地组织开展全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警示教育大会暨危化品突发泄露、起火应急演练活动;联合在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管道运输第五分公司西安输油末站举行全省危化品重大危险源泄漏火灾应急演练。每年借助安全生产月,以及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集中面向社会宣传安全常识活动推向高潮。通过形式丰富的宣传活动、应急演练,加大安全常识公益宣传普及力度,提升避险能力,及时总结宣传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反面典型和重大问题的曝光力度,积极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建立西安市“蓝精灵”志愿者专业服务队,在全市各区县(开发区)开展各类“五进”活动。通过文艺表演、发送资料、上门讲解等形式多样的工作方法,针对进城务工青壮年、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妇女和等不同对象,开展精准化安全宣传和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普及灾害应对和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火灾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大力开展应急志愿服务工作,引导人民群众树立“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支持安全生产”的思想,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氛围,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同时我局将注重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指挥调度机制,充分发挥消防队伍应急救援“一专多能”的主力军作用;依托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采用共建、合作等方式,重点推进自然灾害、危险化学品、建筑、林业、电力、电信、交通、运输、供水、供气、环境监测、特种设备、防汛抢险、卫生防疫、食品药品安全、轨道交通等行业和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我市航空基地通用航空的特色优势,由航空基地管委会组建陕西航空应急救援集团,将通用航空企业统一纳入集团管理使用,解决当前航空应急救援力量管理不专业、管理分散的问题,全面打造陕西航空应急救援“金字招牌”。

附件:西安市政协提案工作评议表

西安市应急管理局

2020年8月 28日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厅(建议提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