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应急函〔2020〕54号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435号提案的复函

封蒨委员:

您好!

您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普及心脑血管突发疾病急救知识技能的提案我局已收悉。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社会公众安全工作,特别是应急救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的建议给了我们提高全市人民应急自救互救能力的工作很大的启示和思考,尤其是在提高市民在突发状态下的应急救护能力方面很有指导意义。

结合我局工作职责,现就您所提建议的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应急救护工作的普及宣传

(一)日常“五进”宣传

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时的成功率。因此,我局在开展安全文化“五进”工作时,邀请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现场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演示。普及内容主要以“心肺复苏”“伤员搬运”“伤口包扎”等应急救援中常用技能为主。

每年全市都会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创建标准中明确指出,社区有医疗救护站,同时还应与医疗、教育、消防等机构及有关社会组织建立应急联动机制。截止2019年底,全市已达标社区共有86个。

(二)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

1.传统宣传手段

作为全市减灾委办公室,我局每年按照相关要求,对全市防灾减灾宣传周相关工作进行统一安排部署,市教育局、卫健委、水务局、地震局、交通局、红十字会等十余个部门和各区县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活动方案,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2020年5月21日是我国第12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经统计,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全市共发放宣传读本、宣传彩页、应急手册、科普图册、减灾书籍等各类宣传资料70余万份,组织11家报刊杂志、13个电视频道进行宣传报道,设立200余处社区宣传点,摆放科普宣传展板2500余块。其中,高新区应急管理局联合丈八街道,在3个社区设立会场,运用远程连线同步开展包括心肺复苏演示在内的主题宣传活动。碑林区举办校园防灾主题教育活动,各校园通过主题演讲、班队会、网络宣传、LED等方式向师生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防范急救等技能,西安交大附中邀请援鄂医疗队员、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昊作主题报告会。

2.创新宣传手段

近年来,我局不断积极开拓新的宣传平台和宣传形式。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各处室负责人,连线西安应急广播FM104.3“应你所急”栏目,于5月9日至10日组织3场在线宣讲活动,主要宣讲新冠疫情防控、预案管理使用、地震灾害防御、山洪灾害防治以及家庭备灾等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周期间,聘请专业机构运用宣传图片、动漫和视频叠加方式,制作灾害风险辨识、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城市火灾、森林防火、生产事故8个主题宣传板块,每天通过西安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推送1个版块内容,动员引导市民群众自觉增强防灾减灾意识。高新区党工委宣传部、网信办通过人民网、海外网、陕西传媒网、西部网、华商网、凤凰网陕西等中省市主流网络媒体多渠道推送《get自救互救技能 西安高新区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相关文章9篇;通过微信、微博、抖音、人民号、头条号、百家号、澎湃号为核心的新媒体矩阵,及时推送高新区相关工作动态,累计推送防灾减灾相关内容10篇,并获百家号、一点号同步推送。临潼区应急管理局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创新宣传模式,将网络防灾减灾知识答题活动和网络直播讲座作为今年线上宣传主要模式,宣传周期间,6千多名群众参与防灾减灾知识网络答题活动,5月12日当天的网络直播讲座吸引了7万余名群众观看。航天基地在做好传统宣传模式的同时,结合疫情期间特殊情况,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云科普”活动,将防灾减灾知识深入辖区群众生活之中。西咸新区以新媒体传播为主阵地,全面开展线上趣味宣教活动,开展H5网络有奖答,参与人数共计6000余人;线上“防灾减灾救灾小课堂”,浏览量达到18万次;策划防灾减灾救灾趣味判断交互游戏,在朋友圈内得到广泛转发,浏览量达8436次。

二、西安市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

我局十分重视针对市民的日常宣传教育,在工作中,我们发现现有宣教手段沉浸度不够,体验感不强,同时认识到体验式教育巨大的优势。我局积极建设体验式教育场馆,目前,“西安市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主体部分已建设完成,正在进行室内布展工作。

(一)项目基本情况

该项目是由市民政局规划立项,开始建设的项目。2019年机构改革,该在建项目随防灾减灾救灾相关职能转隶我局。该项目的建设背景,主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我市位于黄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差异明显,气象灾害频繁;二是西安市的地貌主体为北濒渭河,南依秦岭,界限分明,境内地质构造复杂,河网密集,水系丰富。三是市区人口较为稠密,各类灾害隐患分布较广。场馆立足西安市,依托地域特性,编排空间和展项。以主体化空间氛围做吸引,从地球全局角度讲述各类灾害,形成系统的认知链。同时结合新科技新技术,展开创新体验模式。摒弃传统科教馆的静态教授模式,开展丰富的实训活动,融合游戏积分制,让观众在实训过程中掌握避险逃生急救能力。

(二)项目建设目标

1.科普宣教基地

以科普宣教为展馆建设的根本,展项与课程完美结合,向社会公众科普西安各类地域灾害,宣传各类避灾自救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安全常识。

2.实训演练基地

为社会公众提供实践技能培训,通过大量的实训演练将避灾自救知识转化成身体本能,从而在灾难发生的瞬间,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3.交流培训基地

为各领域专家提供交流平台,为社会公众和部分政府职能部门人员提供安全教育培训,结合互联网运营,加强信息互联互通。

4.产业联动基地

作为安全教育的推广平台,在运营上建立与多机构间的合作,联合活动开展,共同研发综合减灾类课程,将未来新科技与内容融合,不断增强展馆活力。

(三)项目整体框架

场馆共分为灾害科普区、灾害实训区、公共安全区、自救互救区和儿童体验区五大主展区。

1.灾害科普区

主要从西安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城市发展等因素,综合分析包括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灾害和海洋灾害在内的成因、特点、破坏及预防方法。

2.灾害实训区

主要包括灾害剧场、综合实训、大风暴雨体验和救援物资展示等内容,通过视听模拟、现场操作训练等体验式教学,达到增强民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及能力。

3.公共安全区

通过展示、模拟、实验和体验实训等方式,提升民众面对常见火灾、交通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等突发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

4.自救互救区

主要讲解红十字起源、救护技能及应急处理。让参观者学习常见急症及意外伤害的初步分析判断,现场体验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急救措施。

5.儿童体验区

儿童体验区,将摒弃成年人的认知,以全新的儿童的视角讲述身边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提醒儿童在不同的情景下该如何确保自身安全。通过搭建场景模型打造一座“微缩安全城市”,结合丰富的互动课程和亲子课堂小朋友可以体验到精彩多样的互动项目,在寓教于乐中,掌握居家安全、社区安全以及各种危险场所的应对办法,树立儿童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安全应急综合素质,保护自身安全。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市将结合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全国首批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试点和全国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以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为着力点,以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确定的重大事项为抓手,深入做好预防和救援工作的前期布局。同时,我局正在筹划建设一座国内一流标准的“西安市安全文化教育体验基地”。该馆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和素养,应急救护方面的技术水平也将得到大幅加强。目前正在就建设用地方面问题与西安科技大学进行磋商。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西安市应急管理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如果您对我们的工作还有那些意见建议,请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

附件:西安市政协提案工作评议表

西安市应急管理局

2020年8月5日

(联系人及电话:黄震86517183,18392855063)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厅(建议提案处)。